前段时间,日本著名企业家、京瓷公司(KYOCERA)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
他创办的“京瓷”拥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过5次危机:第1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然后是日元大幅升值危机、日本房产泡沫危机、全球互联网投机泡沫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
但是,它没有产生过一次年度亏损,是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我国唐代《贞观政要》中记载,近臣回复唐太宗关于帝王之业的询问,“莫不功成而德衰”。
治国管企均是如此,初心不改,忧患常存。
日前,据称任正非一封关于“华为的冬天”的内部信流出,再提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并且有质量地活下来。”
要知道,华为2022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其销售收入达3016亿元,净利润率5%。其中,除了因芯片获取受阻,直接导致终端业务下滑外,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同比增长27%,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同比增长5%。
此时谈“华为的冬天”,又是一次忧患意识的强化。
图片来源:马士基
航运业遭遇过的危机,不比京瓷和华为少。
2008-2018年,漫长的亏损考验,航运市场断臂求生的案例数不胜数,更有知名航运企业黯然退场。如今,全球正在经历一场经济与发展的大考,航运业身处其中,自然也逃不过。
应当说,在近3年的疫情冲击里,绝大多数航运企业都是优等生。从疫情初发时行情冷淡,到消费旺盛时需求高涨,始终应对有度。缺舱、缺箱时,快速租船、租箱、造箱,通过快航、跳港、绕航等措施,应对码头拥堵、运河阻塞。
在这场重大冲击中,不少航运企业实现了“一年利润弥补十年亏损”。
然而,随着大批造船订单陆续如期交付,美西码头拥堵逐步缓解,全球有效运力供应得到释放,运价已应声下滑。达飞首席执行官Rodolphe Saadé就感慨,“运价正在降,未来还要降”。
2021年,国际航运企业业绩普遍飞升,笔者拜访一位航企负责人时,他透露,公司认为2022年运价回归将是必然,正在核算、评估如何应对3年后可能的“运价暴跌”“运力过剩”,以及可能的又一个十年寒冬。
功不唐捐。
时刻保持生于忧患的意识,才能一次次穿越周期、战胜黑天鹅,像稻盛和夫的京瓷一样,顺利迈过一道道不期而至的坎。
也像华为一样,时刻用“活下来”的最高纲领,用基业长青去证明自己没有枉来一场。
相关推荐: 跨境电商海外收款遭遇合规挑战 海外跨境支付服务商多管齐下急寻境内支付牌照
厦门商城系统开发随着跨境电商产业持续火热吸引众多海外跨境支付服务机构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相关业务合规性问题正受到日益关注。 近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撰文指出,互联网平台或技术在增强金融机构获客能力,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等方面发挥积极…
码刀科技(www.lekshop.cn)是国内知名企业级电商平台提供商,为企业级商家提供最佳的电商平台搭建(多种模式电商平台搭建:B2B/B2B2C/B2C/O2O/新零售/跨境等)、平台管理系统开发及互联网采购解决方案服务, 联系客服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