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商品正在加速全世界流通。技术为这种流通插上了翅膀。
关注到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并尝试深入解读背后的人与事。今天我们就来与“客优云”的创始人陈畅聊一聊。
说到感兴趣的地方,陈畅笑了。
8 月中旬的北京夜晚,疫情管控下的酒店大堂里,依然人来人往,他的笑声引来了几束目光。让酒店自带的香味也跟着热闹起来。
陈畅,湖南人,1990 年出生,2013 年大学毕业。毕业后,陈畅依次工作于跨境电商头部品牌安克(anker)、理财类网站挖财网、国内头部企业阿里巴巴(天猫),2018 年,与同样来自阿里巴巴的同乡回到有“跨境电商”基因的城市长沙,从“跨境电商 SaaS”入手,创办“客优云”,踏上“九死一生”的创业之旅。
2021 年 4 月,客优云收到来自 SaaS 行业头部公司“光云科技”的天使轮投资。
这笔投资让创业第二年就已盈利的陈畅“彷徨”。签字前的几天里,晚上,他失眠、不知怎样决策更好,这是他创业以来鲜有的不那么激情澎湃、踌躇满志的时刻。
与同为跨境电商 SaaS 的马帮、易仓、店小秘相比,客优云成立时间晚,主要面向东南亚市场,继而准备开发南美、非洲市场,另一个差异是:客优云服务对象除了中国中小卖家外,同时服务并开发非中国卖家,这样的商业策略来源于他对“客优云”的定位:一方面他想做一家全球化公司,另一方面是他对未来跨境电商趋势的判断。
在疫情依然严峻、中国品牌陆续出海,同时 2021 年以来中国卖家频遭亚马逊频频封号等形势下,我们对话了创业三年的陈畅,谈客优云,谈跨境电商,谈怎样帮中国卖家把产品卖到海外,又怎样帮助国外本土卖家建立电商意识,谈投资,也谈自己的成长,以及职业选择与创业之间的关联。
这是一个中国 90 后创业的故事。在国际形势动荡的大环境下,用技术、商业一步一步践行自己的“全球化理念”,连接国与国之间最底部的民间关系。而“全球化”最起初的灵感源泉来于少年时期放在桌子上的那个小小的地球仪。
在他看来自己踩在一个火热的赛道上,但一切不是没有原因的。此时,他正往自己预测的未来努力。不过,他也说,2019 年新冠疫情爆发时,他还以为公司做不下去了,但是后来看到订单量“噌噌”地往上涨。
疫情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加速,是他对创业判断唯一一个意料之外的事。
以下为访谈记录:
01
关于跨境电商:古老业态的升级版
这两年,尤其是 2019 年以来,各大跨境电商 SaaS 都有收到投资的动态,金额不算小,且每个机构也都是连续获得投资,在你看来,这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以及,它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陈畅:跨境电商是一个业态。实际上它很早就有了,不过以前叫外贸,我们现在做的是它的升级版本,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比如用软件系统搭建好物流、仓储、支付等,帮助卖家顺畅地把商品卖到国外。
以前的业态更多是中国厂商批发给线下的代理商,经过重重环节,才到海外消费者的手里。现在是中国的商品直接销售给当地的消费者。这样的话,国内这些卖家(工厂)的利润才有可能足够好,同时也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因为卖家能获取到消费者的反馈,由此可以更快地去优化产品以及供应链,这是一个正向的过程。
这几年,跨境电商受资本追捧,疫情加速了跨境电商的发展是一方面,与此同时,中国的品牌也在崛起。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以前是世界工厂,这个世界工厂的创造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到了一定的段位。部分国外的消费者会比较喜欢中国的商品,愿意从中国买商品,包括一些国外的卖家也会把中国的商品引出去。
这就带动了跨境电商的热。作为 SaaS,我们也被拉进了浪潮里。
但其实,整个跨境的链条是很长的。
第一,有语言的区别。比如中国的商品销往美国,需要英语就可以,但是销往东南亚,可能除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英语可以行得通的以外,如果销往印尼、泰国、越南,英语就行不通了。这对很多地道的卖家来说,必须得用当地合适的语言去讲自己的产品。
第二,平台的多样性。在欧美,除了有亚马逊这样大的平台,还有ebay这样的平台,一些品牌卖家,比如我是卖手机的或者手机壳的,我想做大一点,同样的东西,我也可以销往东南亚,但是东南亚没有亚马逊,或者说亚马逊的份额很少,那它可能就用 Shopee 或者 Lazada,如果要卖到印尼、越南,还会经营当地的电商平台。
面对这么多平台,对他们来说,工作效率会非常低的。同样的事情,他们自己做起来效率低,然后就需要像我们一样做 SaaS 的人,通过软件平台帮他们整体管理他们在不同平台的不同店铺。像我们现在服务的群体,大部分的卖家,是不仅只有一家店铺的。
不止一家?
陈畅:对,比如说他做亚马逊,他在亚马逊上开 2 家店铺,他做 wish,也会有好几家店铺,就是各个平台都有好几家店铺。这样订单稍微多一点的话,他就更需要一套 ERP,来辅助它提升整个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
02
关于创业:未来 5-10 年的产业终局里,
海外卖家将会占到更多
这次创业是你的第一次创业?
陈畅:我在大学里有过创业的经验,不过更多说是做生意。
我大学的学费都是自己赚过来的,我给同学配电脑,因为我对 3C 产品很了解,这个生意帮我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差不多有 8 万块钱左右。后来我就自己开淘宝店,这个反而是失败的,把我前面赚的钱都赔进去了。
经历了这些,我就有创业的想法,但是以我当时的能力肯定是达不到的。所以我毕业后,选择去工作,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别人的公司是怎么做的。然后就有选择性地进入自己想要去的不同的公司,看他们从 0 到 1 到 100 的过程。
我的职业还蛮顺的。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安克,这是一家做智能数码周边的企业,那时它还很小,一共 50 多人,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在湖南读了大学,还没毕业就以实习的身份进了安克,做了一年。当时我的认知有局限性,不知道未来这家公司这么厉害,会成为跨境电商品牌的龙头,如果我不走 ,现在可能也财富自由了。安克带给我的收获是:氛围开放,思维活跃,也许因为创始人是从谷歌回来的。我现在的团队管理也在向他们学习。
后来,我想去沿海一线城市看一看,从安克离开后,我就去了总部在上海的挖财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这家公司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顶峰时期有好几千人,后来遇到了政策原因,各方面有所下滑。在这里我学到的是“不将就”。我的上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不管是做 PPT,还是写代码,这个给我的影响特别大。
然后从挖财网去了阿里,我主要是在天猫工作,前后有三年的时间。我从阿里学到的是“整合”,我意识到: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而是一群人一起做出来的,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我从天猫出来后,就回了长沙创立了现在这家公司,选择了跨境电商的赛道。
这三家公司分别对应一家公司从 0 到 1 到 100 的过程,一定意义上,那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完成了对创业知识的储备与积累。
作为技术人员,每去一家公司,我学到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对它( 商业上 )是怎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理解。我出来创业,别人说我创业蛮顺,我觉得这也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是回长沙创业,并且选择的是跨境电商 SaaS?
陈畅:选这个赛道,与我的团队息息相关。我的团队都是从阿里出来的,运营总监是从阿里的 1688 出来的,他自己也做过亚马逊的卖家,有很多年亚马逊必备的跨境电商运营经验。首席技术官,也是从 1688 出来的,他对整个国内供应链体系非常熟悉,自己也带过非常大的产品技术团队。市场总监,之前是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工作的,他本人在墨西哥工作了十年,对海外市场环境非常敏感和熟悉。
我们整个团队很适合做跨境电商,我们懂跨境电商,还有互联网平台的背景,而且懂整个 1688 在国内的供应链体系。
我们也都是湖南人,一定的原因是都想回长沙了。当时我们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样的城市,碰了碰各自的人生规划,也就一拍即合:回长沙,做跨境电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沙这座城市是有跨境电商基因的。跨境电商龙头之一安克的总部是在长沙,有聚集效应,它培育了很多跨境电商人才。其它跨境电商 SaaS 比如专注于亚马逊大卖家的积加,运营在深圳 ,产品技术都在长沙。我们成立于 2018 年 4 月,当时没有疫情,跨境电商增长快但没有现在这么高速。我们一开始判断它就是一个蓝海市场,未来跨境电商是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好。在我理解,未来中国优秀的公司一定是全球化的。
所以我们创立这家公司定位一开始就是全球化,我们面向的卖家不只有中国的卖家还有海外的卖家,这是我们成立这家公司的起初的定位,就是面对全球的跨境电商卖家提供服务,成为全球的跨境卖家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更好地经营好全球的电商市场。
我们从 B 类进入,B 类讲究的是对业务的深度理解,同时它的现金流也比较好。如果你解决了核心用户的痛点,他们的付费意愿极高。
既然跨境电商有很多个选择,为什么是从东南亚市场切入?
陈畅:未来优秀的公司一定是全球化的,这是中国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能顺畅地完成出海。我本人喜欢零售。它是从古至今一直有的商业形态,而且它一直在变化,各种年轻的消费者不断地出来,变化就意味着有机会。再看零售领域里的电商,放在整个零售的发展历史里,它的时间很短,也就 20 多年。
把这种商业模式放在全球的视野范围内,美国和中国做得很好,中国的很创新,欧美也很成熟,但是其它新兴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维度,比如南美、非洲、东南亚、中东。
我们当初选市场的时候,面临着不同选择。当时已经有一些公司早我们几年进入欧美做 B 类市场,竞争非常饱和,作为初创型公司,我们进去太难了。我们决定选择一块高速发展竞争力不够充分的市场区域,所以选择进入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市场,把它作为我们做全球化的第一步。
当时整个东南亚有 7 亿人口,另外,它很接近于中国,大部分以华人为主体,离中国也近。我们做这个领域,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熟悉的。况且,东南亚整个互联网基础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也高,适合做电商。
类似这种新兴市场,我们进入以后有一种高维打低维的感觉。因为我们知道整个电商的发展规律,从 0 到 1 到 100,在哪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有什么样的卖家群体和消费者群体,对我们来说 ,都是一清二楚的。一定意义来说,我们能预测到整个东南亚电商产业终局是什么样的,从终局往前推,就是每个阶段我们该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就是,你知道这个市场在某个阶段会发展成什么规模,长成什么样子,接下来无非是你在某个阶段给他一个适合的产品或服务。做出选择的前提是你对这个行业非常理解,我们不是在赌,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规划,找到了很多的数据支撑。
确定做东南亚市场以后,具体怎么做的?
陈畅:2019 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我们就推出两款产品。一个是面向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另一个是面向东南亚本土卖家,就是帮助比如说马来西亚的卖家、新加坡的卖家、印度尼西亚的卖家去经营好东南亚的电商业务。第二款产品,我们同时有印尼语版、泰语版、越南语版。目前有 20 多万个卖家在使用我们的第二套系统。
现在每个月的增长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因为整个海外的卖家增长非常快。全球一共有 3000 万的卖家,其中 40% 是中国的卖家,60% 是海外的卖家。这 40% 里面,有 30% 是做亚马逊的卖家,而 30% 里面 15% 的卖家,只做亚马逊。一旦一个卖家做亚马逊有点起色后,他一定是多平台去发展的,不会只做一个平台。
我们的 SaaS 系统,已经接了 20 多家顶级的电商平台,它能承载卖家从小到中到大的发展过程。
未来 3 到 5 年是中国卖家崛起的阶段,是中国卖家将中国产品直接销往全球买家的阶段。但是未来 5 到 10 年是海外卖家崛起的阶段。所以这个产业终局里,海外卖家会占更多的比例,中国卖家可能最终占到 20% 到 30% ,当然不管是中国卖家还是海外卖家数量都是非常快速地往上增长,整个市场规模非常大。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判断?
陈畅:从目前我们掌握到的数据(后台)来看,比如说,一个新卖家去做东南亚电商,如果他是一个中国卖家,从他上产品开始,可能平均需要一个月才能开第一单,但是如果是当地卖家,他可能平均三天就会开第一单。所以当地卖家在选品能力上非常强。因为他对当地文化、消费者的喜好都非常了解。
电商里有句话叫“你选品好了,你就成功了 80%,其它都是运营技巧之类的”。相比之下,中国卖家强的是运营技巧和供应链的信息差,供应链的信息差会在未来被拉平,客优云会为海外的卖家提供完善的中国优质供应链商品。
当前的全球政治形势下,会给我们带来风险吗?比如亚马逊最近封了很多中国卖家的号。
陈畅:国际贸易肯定牵扯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杭州有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在印度电商 APP 已经是 TOP 1 了,因为中印关系,这家公司 APP 在印度被下架了,业务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国际贸易关系给企业全球化业务带来的风险。
东南亚市场也面临这样的风险。比如说,现在的印尼政府就要求电商平台的流量要倾斜当地卖家,并且在关税上限制中国跨境卖家。
我们做的这几年,能感觉得到,各国政府在政策上对本土卖家是有一些政策倾斜的,有行政力量做干预。因为在国家层面更多的是希望本土的电商卖家发展起来增加就业。
所以我们预测未来 5-10 年,产业终局里海外卖家的发展会占到很大一部分。
这也是我们公司在最开始定位“全球化”的原因,除了服务好中国的卖家,还要服务好海外卖家,所以我们会有好几个语言的版本。我们现在开始在做南美卖家市场,这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我们跟国内其它几家 ERP 厂商之间的本质区别。他们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国的卖家身上。
03
厦门商城系统开发 每到备战旺季总想随时了解各路大卖的新动态?旺季特别栏目《跨境人的火锅局》3.0版,搜集卖家旺季广告需求,挖掘大卖备战逻辑,首期开播就以新鲜热辣的旺季广告规划和大卖答疑,为卖家们送来了备战“及时雨”! 面对近在眼前的黑五网一,是否在担心备战有b…
码刀科技(www.lekshop.cn)是国内知名企业级电商平台提供商,为企业级商家提供最佳的电商平台搭建(多种模式电商平台搭建:B2B/B2B2C/B2C/O2O/新零售/跨境等)、平台管理系统开发及互联网采购解决方案服务, 联系客服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