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KSHOP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的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得到了蓬勃发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22年,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27.4万亿元,贴现发生额19.5万亿元。截至2022年末,商业汇票承兑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贴现余额13.0万亿元,同比增长29.1%。签发票据的中小微企业21.3万家,占全部签票企业的94.5%,中小微企业签票发生额17.8万亿元,占全部签票发生额的64.9%。贴现的中小微企业32.7万家,占全部贴现企业的97.1%,贴现发生额14.2万亿元,占全部贴现发生额的72.9%。与此同时,2022年12月,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了7.34万亿,增速16.3%。在市场高度发展的同时,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纷纷加入到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和轨道中来。这里面既有产业企业,也有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供应链金融呈现出了蓬勃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发展,供应链金融实践出现创新和突破。这不仅表现为量的变化,也表现为质的变化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 首先,从量或规模的发展角度看,随着国家对供应链金融关注度逐步加强,普惠金融的力度增大,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逐年上升,特别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展迅猛。2019年为43万亿,2020年为56万亿,2021年为72万亿,2022年为88万亿。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逐步降低。我国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2018年全年为7.34%;2019年全年为6.7%,较2018年下降0.64%;2020全年为5.88%,较2019年下降0.82%;2021年全面为5.69%,较2020年下降0.19%;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35%,较2021年全年下降0.35%。除了融资量和利率外,积极推动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根据行使职能不同,可将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者分为八大类:核心企业、 链属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物流服务商、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科技公司、基础设施服务商、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组织,从目前发展态势看,这些机构均积极发挥着相应的作用。 其次,从质的变化看,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出现一些创新和突破。这些创新和突破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协同推动、数字信用和多元目标。协同推动指的是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甚至地方政府等管理部门开始紧密合作,协同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产业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这一推进方法不同于以往企业层面或金融机构自身推进供应链金融,其协同合作既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和能力,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集群和众多中小微企业。数字信用指的是应用数字化技术强化供应链运营中参与主体的信用刻画和管理,已经成为目前供应链金融开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围绕供应链金融活动开展一系列从硬件(即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到软件(即大数据分析、AI应用等)的建设,已经是各行各业打造数字基础设施的主要举措。多元目标指的是有些领域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帮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运营资金,而且开始关注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供应链安全与韧性。… Read More »中国人民大学&万联网:《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