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与跨境电商的关系初探
厦门商城系统开发 熟悉跨境电商的朋友们都知道,跨境电商讲求的是直面消费者的电商模式。正如笔者一直的观念,随着这种方式的不断深入,品牌的溢价将会越来越早提上日程。也只有通过中国品牌下的高品质和配套的贴心服务,才能支撑跨境电商,尤其是欧美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持续信赖。 在做跨境电商的企业和个人,对于产品的品牌把控越早,越能在接下来的赛道里抢占优势。 目前的从业者里,绝大部分是贸易型玩家。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工厂和制造能力。通过国内的平台渠道进行采购。大部分跨境电商公司都会配备多名采购人员,从产品价格、品质、工厂实力等多个维度对产品进行采购。当然,在这之前,是选品部门先出具一份选品报告。采购人员通过B2B平台和线下渠道拜访实地考察、展会各种形式进行采购。国内的供应链分布大致是,江浙等地负责日用品、小商品供货,珠三角地区负责小家电、3C数码产品供货,也就是说大致可以说,国内的两大生产制造地就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大量的跨境贸易企业和个人,从这两个地方进货,然后销往全世界。 很多人会奇怪,工厂有能力生成,为什么不自产自销呢?这个其实很好解释。产销合一的工厂不在少数,而未来也是提倡这种方式,以此来降低中间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因为跨境电商之所以成立,就是为了省去中间环节,从而利好消费者,让产品更好卖。而当前大量的贸易商的存在,其实是社会分工的很好的提现。因为跨境电商从产品源头到用户手中,中间的流程很多,能把全部流程做到80分以上的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对市场需求的把控和预期上,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数据分析,反复测品,从而判定什么样的产品能大卖。而大部分工厂不具备这样的反向能力,因为跨境电商的商品中,以小家电、小数码3C为主,这种类型的产品,要求的反应速度工厂一般都吃不消。一般来说,工厂和贸易商属于互补关系,工厂要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去解决贸易商对某一款产品的订货量,这种关系,我相信在接下来的长期内都会一直存在。在科技未到达顶峰之前,跨境电商的社会分工目前来说已经是做到了极致。未来将会是跨境贸易商、工厂直销、个人SOHO、供应链渠道分销、传统外贸线下实体这4种长期并存的状态。… Read More »中国制造2025与跨境电商的关系初探